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宣发翻车壹配资网门户,舆论风波背后的思考…
近日,动画电影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因宣发活动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,单日话题阅读量超千万,豆瓣一星差评如潮涌,引发网友广泛关注。这部主打“家庭温情”与“亲情羁绊”的电影,讲述了小猪妖等四只无名小妖假扮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,本应凭借温暖治愈的剧情收获观众喜爱,却在宣发环节“翻车”。
8月2日,电影上映,片方为了扩大影片影响力,邀请了傅首尔与“50岁自驾游阿姨”苏敏参与线下活动。谁能想到,这一举措竟成了争议的导火索。
傅首尔因在《奇葩说》中展现出的犀利口才被大众熟知,近年来,她的离婚话题更是频繁登上热搜,成为大众关注焦点。
苏敏则是从30多年压抑婚姻中“逃离”的家庭主妇代表,56岁开启自驾游并在网络上分享经历,收获大量关注,于今年1月正式离婚。
在宣发活动中,傅首尔结合自身离婚经历解读亲子关系,抛出“90%父母低估孩子”“13岁孩子已有独立人生观”等观点,还称“人生是旷野,不存在跑偏”,试图将电影内核往“个体追寻自我价值”方向引导;苏敏更是将片中坚守家庭照顾瘫痪丈夫的“猪妈妈”类比自己“逃离家庭”的经历,呼吁“猪妈妈也该离开浪浪山” 。
这些言论瞬间点燃网友怒火,纷纷指责片方“借合家欢电影营销私人议题”“扭曲角色内核,鼓励抛弃责任”。
有网友愤怒表示:“让两位‘逃离家庭’的符号人物宣传阖家欢电影,是行为艺术还是故意制造对立?”还有网友直言:“早知有她,绝不买票”,认为傅首尔是借电影宣传自己的离婚价值观,属于“夹带私货”。
不过,也有部分网友站出来支持傅首尔和苏敏,认为她们的经历与电影中“走出浪浪山”突破自我的内核相契合,指责抵制者存在“厌女倾向”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电影宣发团队为了“破圈”,严重低估了傅首尔和苏敏符号化身份带来的舆论杀伤力。让带有“逃离家庭”标签的人物去宣传主打家庭温情的电影,无疑是自相矛盾,这种标签化营销不仅没能达到预期效果,反而让电影本身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被淹没,可谓得不偿失。
此外,傅首尔自身形象变迁在此次事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从《奇葩说》里妙语连珠的“犀利傅妈”,到离婚后转型为“独立女性”,她的人设转变本就伴随着诸多争议。此次在宣发活动中,她充满“说教感”的言论,与动画电影的温情基调格格不入,进一步引发公众反感。
在这场舆论风波中,各方观点激烈碰撞。但一部电影的价值,终究应该回归到其内容本身。观众在选择观看电影时,也不应被宣发活动左右,喜欢就看,不喜欢就不看,没必要因为某个人的言论而过度纠结。
电影方在后续宣传以及未来项目策划中,也应汲取此次教训,更加谨慎地选择宣发方式和合作嘉宾,尊重电影主题和观众期待,避免类似争议再次发生。
掘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